摘要: 原话题:我是心理咨询师尹琳,“鸡娃”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一生吗,问我吧!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只看“什么是教育”就已经够让人头大的了。 我想,不如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就是我们和孩子的18年相处中,我们能做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不要做...
原话题:我是心理咨询师尹琳,“鸡娃”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一生吗,问我吧!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只看“什么是教育”就已经够让人头大的了。
我想,不如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就是我们和孩子的18年相处中,我们能做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不要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才能成长为一个既能独立又对别人保有爱意,既拥有梦想,又能脚踏实地,既能照顾好自己的需要,又能适应社会、为社会带来价值的成年人。
其次,我们也需要了解自己,我们有哪些压力、有哪些遗憾、有哪些不甘、有哪些渴望、有哪些价值观。
在爱、责任、压力和价值观中,我们学着和另一个生命(一个终将成为另一个大人的孩子)相处。它需要大人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和反思性。尤其是要去思考,这个生命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对于TA成为人有多重要。
原话题:我是心理咨询师尹琳,“鸡娃”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一生吗,问我吧!
作为囚徒困境的牺牲品,没有能力自主寻找生活的快乐,除了电子产品;没有能力自学,离开了题海,找不到学习的工具;甚至没有能力思考人生,同学们都这样我也就这样吧。他们前赴后继地涌向社会,能给社会带去什么?
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不过,我们不必过于悲观。因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比如没有了题海、没有了学习工具、没有了别人的催促和规定,我们该怎么发展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有迷茫,一定会有痛苦,一定会有不适,但是,这些迷茫、痛苦和不适会促使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就包括了重新看待我们接受的教育,重新发展我们的自主性、创造性,重新去思考人生,比如:我们要给社会带去什么。
原话题:我是浙大传媒学院副教授王婧,声音为何是种无法取代的媒介,问我吧!
老师您好,我平时写作业或者看书搬砖干活的时候常常喜欢开个剧,不看剧情只听声音,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没声音反而觉得空落落。问了好几个我的同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种声音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意义?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的日常生活、创作、思维实践活动都需要背景声音陪伴。声音可以帮助调节我们的身体、精神节奏,选择播放什么样的音乐或者声音,就像调节温度或者点燃香薰一样;另外,声音是构成存在感的重要因素,比如待在接近无声的环境中稍长时间,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慌;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多任务工作慢慢变成一种常见状态,一种身体技术,当媒介通道单一时,我们反而会感到不适。声音的存在,表示有振动的传播,进一步表示有某种关联性过程正在发生。
原话题:我是浙大传媒学院副教授王婧,声音为何是种无法取代的媒介,问我吧!
声媒,这么一简称,确实有点奇怪。学术生产中,我还是主张尽可能地避免造词,尽量用已有的语言把道理说清楚。小编所用的“声音媒介”的表达,应该就是想说作为媒介的声音。当然声音不必然是媒介。还有更潜在的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什么是媒介。(媒介这个词日益高频被使用,却罕见清晰且共享的定义。)
迅雷会员25天/4.5元,独享1天0.7元,请点本站上边链接购买
2021年05月07日 23:08:53
随机账号密码机器码:
70CY0 AH19ay19
48OK228ipC BR46zr66
85CM411u NJ0
91HI331gsK70i VF39hs288H
52VK9 RJ52dw247V
会员登录关闭
注册会员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