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知名首席经济学家、卖方研究引领者李迅雷近期出了一本新书,引得行业大咖纷纷打卡推荐。 中国已进入存量经济时代,人口分布、居民收入、产业和企业等都呈现分化趋势,这无论对于实业投资,还是对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配置,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其新近出...
知名首席经济学家、卖方研究引领者李迅雷近期出了一本新书,引得行业大咖纷纷打卡推荐。
中国已进入存量经济时代,人口分布、居民收入、产业和企业等都呈现分化趋势,这无论对于实业投资,还是对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配置,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其新近出版的图书——《趋势的力量——分化时代的投资逻辑》中,对一系列宏观趋势进行了缜密思考和判断,并在大势预判、投资理念等方面给出了独特的见解。
值此新书出版契机,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李迅雷,他表示,“在这本书中,我更多强调的是,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和全球主要经济体一样,出现了方方面面的分化趋势,分化时代不大会有全面牛市,不会出现普涨行情,而是呈现强者恒强、优胜劣汰和此消彼长的格局。因此做投资要保持理性,摈弃幻想,切忌受情绪的影响;一定要看到长期趋势,参与大概率事件,不要仅仅因为一个事件而改变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
证券时报记者:在您的新书《分化时代的投资逻辑:趋势的力量》中,您最希望传递给读者的观点是什么?
李迅雷:我希望可以让读者从更宏观的层面把握投资理念,这样落实到具体投资可能会更加游刃有余。在这本书里,我更多强调的观点是投资要理性。比如,每当一项政策出台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向我咨询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我认为政策的意图是可以解读的,但政策的效果是需要评估的。
当下,不少券商分析师整天发表一些短平快的分析,解读政策和各种事件对市场的影响,这其实是在制造噪音,导致很多投资者每天都是根据“噪音”来交易。做投资,切忌受情绪的影响,大家一定要看到长期趋势,千万不要仅仅因为一个事件而影响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
证券时报记者:对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说,2021年的投资相比前两年似乎都更难一些。您在书中表示,“尽管第一季度市场跌宕起伏,但我却感觉未来之路越来越明朗,未来的资本市场是一个让理性投资者更容易赚钱的时代。”请问这些预判的逻辑是什么?
李迅雷:在过去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北向资金的赚钱效应比南向资金更强,这与所秉持的价值理念有关。投资要买好公司,买有成长性的公司,买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这是基本的理性投资逻辑。
如今,高素质的人越来越多,对市场的认知水平也在提高。我们过去的市场是一个封闭市场,现在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境外的资金增多了,机构投资的数量也多了,这有利于市场更为理性和规范。经过30年的发展,A股市场的诸多问题也逐渐被认识,并通过完善制度等手段来推动这个市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
李迅雷:对。众所周知,A股市场的换手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比如说投资者交易一次的成功率是70%,即假设买入和卖出的成功率都是70%,那么,投资者这一买一卖两次交易,它的成功率就只有49%了,低于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即便每次交易的成功率都很高,但交易的次数越多,亏损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我一直倡导长期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您从1993年就开始专注宏观经济研究,在市场普遍担心通胀的情况下,您提到不担心通胀,但现在疫情不断演化,您怎么预判全球供给侧的变化?
李迅雷:我不大担心通胀,是基于以下考虑: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向全世界输出通缩,我们一直低估了中国的出口能力。十年前,我就写文章提到,做好低端中国同样崛起,现在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依然很好。中国有这么强的制造能力,现在受疫情些许影响,随着从疫情中慢慢恢复,供给端也能恢复。
我不担心高通胀,但适度通胀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现象。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央行势必多发货币,物价的上涨是一个长期情况,但是和资产价格的上涨相比,物价的上涨要低得多。在《趋势的力量——分化时代的投资逻辑》一书中我也讲到,资产价格会一直上行,我们要做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的局面是不是类似于滞胀,市场担心的问题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转机?
李迅雷:每年都有人问我会不会发生滞胀,如果今年中国的GDP增速达到8.5%,CPI增速为1.5%,相差7个百分点,滞胀是不太可能的。目前,全球经济都出现了比较强的复苏,但明年经济又会回落,物价也会回落,所以不大会出现大家所担忧的问题。我觉得人们对通胀的担忧是常态化的,主要是因为人的思维往往对价格上涨更敏感,投资一定要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很多东西都是此消彼长的。
证券时报记者:2021年几近过半,结合目前消费、投资、出口的表现来看,您对2021年经济走势的预判是否产生一些变化?
李迅雷:目前来看,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子跟去年一样,主要是出口和房地产,这两项表现的强劲略超我的预期,也恰恰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秘诀所在。我们具备人口优势,通过出口来拉动就业,通过房地产增值来获得财富,今后可能也很难改变。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房地产在未来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证券时报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我国劳动力是一个竞争优势,全国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加剧是既定事实。在您看来,人口规模变化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吗?人口如何影响经济竞争力?
李迅雷:人口是一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近些年持续下降,倒逼中国经济转型,也改变了中国的出口结构,老龄化也是全球的一个大趋势。对于中国而言,要进行转型升级,从区域人口的流向也可看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民工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现在是孔雀西南飞,这就表明中国的产业也在转移。目前来看,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我们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不大。
首先,中国GDP总量在全球排第二,经济增量是全球老大,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占到全球增量部分的1/3,在今后几年还要更多;第二,中国对全球的依赖度在降低,全球对中国的依赖度在提高,这两方面都说明中国的竞争力在提升;第三,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在下降,但劳动力的质量在提升,至少在今后十年内,中国的经济地位、中国在全球的份额、中国的科技进步要超过其他国家。
李迅雷:总体来讲,2021年是一个震荡之年。我认为美股经历了12年牛市后,今年的风险相对较大。就大家最关注的美联储加息来看,即便今年不加息,明年也可能加息。
今年A股总体上是一个震荡之年,缺乏整体向上的动力。在经历两年牛市之后,很多股票估值水平都处于相对历史高位。中国经济的增速未来会放缓,A股可能要经历一段时间调整,未来结构性牛市的概率更大些。
李迅雷: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我还是看好新兴行业,比如大消费,包括医药生物行业,主要是与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相关的行业;其次,看好新能源行业。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分化时代肯定是强者恒强,大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市场份额还会继续提升。
从开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开放,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境外的资金、机构投资者的偏好,未来肯定会对市场带来一种价值观趋同的影响,我更看好港股市场中的一些优质股票。
证券时报记者:从市场走势来看,A股大盘指数十年来并没有明显涨幅,但美股则持续上涨,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李迅雷:A股的指数设计有改善空间,指数方面可以多参考上证50、沪深300。美国的三大股指,都是成分股指数,通过不断迭代,优胜劣汰,已经持续了12年牛市。此外,美国股市早就有退市制度,从1980年起有将近1.7万家公司退市,剩下5000家公司留下来,质地相对优质。
迅雷会员25天/4.5元,独享1天0.7元,请点本站上边链接购买
2021年06月08日 13:17:42
随机账号密码机器码:
74GB285h YM69ke850Wgpa
30EG978gtN5 BA80
11MH PZ75ux741Oxtg3
会员登录关闭
注册会员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