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年轻人怎么看网红?来看一场特殊的社会观察

2022-08-24 10:43 作者: 来源: 本站 浏览: 我要评论Z世代的年轻人怎么看网红?来看一场特殊的社会观察已关闭评论 字号:

摘要: 提到“网红”,人们都不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直播平台日益蓬勃。新一代“网红”赶上内容创作风口,各具风格的作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如今,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已经越来越注重“网红”的内涵,优质内容和价值观念的展示成为“网红”成功的核心竞争...

提到“网红”,人们都不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直播平台日益蓬勃。新一代“网红”赶上内容创作风口,各具风格的作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如今,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已经越来越注重“网红”的内涵,优质内容和价值观念的展示成为“网红”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在浙江,就有不少在各领域享有超高人气的“网红”。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独特的个性,也兼备可贵的人格魅力、端正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对互联网文化乃至健康社会风气营造起到重要作用。

这个暑假,浙江日报联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社会观察5位大学生与记者同行,共同寻访活跃于浙江的多位“网红”。这些大学生常被称为“Z世代”,即互联网世代,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成长和接受教育。Z世代的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网红”?这些“网红”如何看待自己的影响力?一次次思维碰撞中,答案逐渐清晰。

采访车从杭州城区出发,驶向青山连绵的临安方向。车中,25岁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生于海情有些兴奋。“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网红,但却是第一次能面对面与大网红深入交流。” 她觉得很荣幸,希望此行能挖掘更多“网红”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于海情口中的“大网红”,是临安锦南街道横岭村的篾匠潘云峰,在网上,他以“创手艺”为名展示竹编技艺,粉丝量超千万,一路火到海外,被人称作“杭州李子柒”。这或多或少给他的农民身份,镀上了一层 “明星”光环。

盘山路比于海情想象的更加漫长,进入横岭村后,我们一行人按照潘云峰提供的地址下车,经村民指路,再爬上一个山坡,才终于见到前来迎接的潘云峰。眼前的中年男人,穿着那身视频中常见的军绿色工装,身形笔直。无论从穿着,还是谈吐举止,都与于海情对“网红”的刻板认知相去甚远。“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股农村人特有的朴实。”于海情说。

20岁的黄锦暄有更强烈的“破次元壁”感。在见到浙大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前,她就已被职场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3》中卢骁的“铁汉柔情”圈粉,节目里的卢骁严格中不失人文关怀。我们跟着他走进急诊科室,眼前超1米8的背影有一点压迫感,但真正坐下,一开口,那种熟悉的温和感便迅速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在我们对谈的办公室外,是一条长长的过道,和监护室一墙之隔,卢骁说,总能看到有人跪在墙边。身处这样的环境,他口中生离死别的抢救经历,更叠加了一层真实的冲击力。但在黄锦暄看来,交流中最触动她的不是人间悲欢,而是卢医生面对急救工作的心态即使前面五个人都没有救回来,面对第六个患者时,还是要拼尽全力去救,有信心才有希望。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医生要直面的日常。“我能体会到他面对死亡和未知时的无力,但他还是选择像从未失败过一样,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从网络上的刚柔并济,到现实中的极限坚守,眼前的卢骁,让黄锦暄想起不断推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日常中能吸引黄锦暄长期关注的“网红”有共通之处。“都有自己作为普通人,但并不普通的闪光点。” 这些各展所长的“网红”们,让她意识到了生活的差异性,从而更能对他人的厄运保持悲悯,对自身的幸运抱以审慎。

20岁的王耀敏收获更多的是“破圈”的快乐。“关注这些正能量网红,打破了我的信息茧房,让我看到了自己舒适圈外的知识内容。” 此次,她的采访对象是野生动物专家“黑鱼周”周佳俊。这一她此前从未关注的“冷门”领域,在周佳俊的科普下变得生动鲜活。了解到周家俊的网络内容生产均是基于兴趣和热爱,王耀敏倍感鼓舞。“我也应该坚持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互联网思维是“Z世代”共同的烙印。有专家认为,网络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交往方式,他们既是阅读者,又是书写者,既是叙述者,又是接受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观察发现,被Z时代推崇的“网红”们,既是他们的“信息源”,也是被选择、认可的“代言人”。

“网红不应再是搞怪低俗的关联词,而应该是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我们要能够从他们身上窥探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于海情认为,比如潘云峰,他拒绝了很多商业合作,专心在传统竹编手工艺领域深耕,“这种对初心的坚守,令我十分敬佩。”

由此看来,Z时代需要的“网红”,与他们的网络需求息息相关,与他们的价值追求相辅相成。此次对谈的“网红”们,都或多或少对应了这种需求。

“这个时代,偶像是不需要的,但我们需要榜样。” 哔哩哔哩网站2021百大Up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用一种形象的方式去分析:榜样的“榜”是木字旁,木头是会腐朽的,所有的榜样都是有缺陷的,而木字旁也意味着这个“模板”是可复制的。这恰好与调研中,学生们普遍对“网红”的期待相符“平凡的人生,有趣的灵魂,可被模仿的人生故事。”

面对自己的“网红”身份,参与访谈的几位“网红”都抱着一颗平常心。“我是靠我的这双手火起来的,大家是认识我这双手才认识我这个人的。” 相对于公众人物,潘云峰更强调自己“手艺人”的身份,他承认自己也对突如其来的影响力产生过迷恋,但最终并没有沉迷于流量,而是将粉丝对他的喜爱转化成了自我提升的动力。“会感觉只要我的创作不断,大家对我的喜爱也会继续,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手艺更加有信心。”上线万的“帅农鸟哥”杨军昌,也始终把“普通人”挂在嘴边。“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唯一不同的就是我还会拍视频、剪辑,就是那种新农人嘛。”

“网红”的光环并非凭空而来,访谈中我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那点“不一样”多是自身优秀的一种延伸。在通过网络向外展示之前,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在城市闯荡半生的“鸟哥”熟练掌握了喷绘、墙绘、焊工、木工、泥工、水电等技能,粉丝称他“乡村魔法师”,好奇“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卢骁是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最年轻的出国进修医生,也是武汉抗疫时期,科室里第一位报名上前线的人;追逐风暴的少年“风羽酱”苏镝坷,不仅是摄影科班出身,还掌握着不输专业研究者的气象知识。

这些自然流露的个人魅力,是营销不来的。在与嵊州黄泽中学教师“韩老湿”韩晓的接触中,一个故事触动了21岁的俞盈盈。一次,韩晓视频中的“常驻嘉宾”学生竺文杰的鞋坏了,学生家长从门口超市随手买了一双38码的鞋,但他根本穿不下。韩晓知道后,送了他一双合脚的运动鞋。采访当天,那双白鞋正穿在竺文杰脚上,已经有些发灰发黄。“他天天穿不愿换。” 韩晓笑着打趣说。

“她首先是因为爱学生,才深深受到学生爱戴的。” 俞盈盈说,很多老师在职业选择时会提到,留在校园能使自己感受到青春,但他们更多的是作为旁观者。韩晓做到的则是加入到青春队伍中去,放弃年龄带来的“威望”,依靠人格与能力建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件很值得佩服的事。

这也与韩晓想要通过视频传达的理念一致。“我希望让大家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关于青春,要积极向上,笑对成长。关于生活,要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杨军昌最想向网友证明“只要肯努力,在农村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2017年前后,短视频兴起时,杨军昌跟着视频教程一点点自学,5年过去,他已掌握了20多种剪辑软件。现在,他用镜头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美景和农产品,展示乡村生活的淳朴和自然。“在外打拼20多年,回到农村才发现,家乡是什么都不缺的宝地。”

“韩老湿让我对短视频的印象改观许多。” 俞盈盈说,此前她对一些短视频平台推送的内容并不买账。在她看来,眼下一些平台仍存在低质量信息,这些内容对公共空间的占用,可能会掩盖优质内容。但韩晓的视频如同一股清流,让她看到短视频也能发挥“记录美好生活”的作用。

具有引领性的“网红”,应是不完全依赖于平台的创作导向,有自己的思考和坚持,甚至能通过自己或团体的努力,促使平台内容更优质,更具社会价值,这是Z世代普遍认同的观点。但目前,如何形成优质内容创作的激励机制仍是课题。

有时,内容创作的质量与所获流量并非正相关,苏镝坷便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他的b站账号“风羽酱”,记录了一系列天气事件的现场,希望借此传递科学的观测理念和气象知识。“但感觉自己的账号到了瓶颈期。”苏镝坷说,由于题材小众,视频的浏览量会碰到“天花板”,有时候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科普作品也会遭遇滑铁卢。

他的视频在发布之前都经历了漫长的制作过程,从跨越千里到全国各地实地追逐风暴,到创意设计,筛选素材、剪辑成片,他力求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保持作品的艺术性,让不少粉丝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克制”的美。与此相反,圈中也有“网红”选择走流量道路,充满噱头的文案、张冠李戴的解说,配上紧张刺激的音乐,一系列吸引眼球的操作着实能收割不少流量。对此,苏镝坷也考虑过是否该借鉴转型,但这样的失实科普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我还是做不到,我控制不住自己剪辑素材的手。”他夸张地按下自己的手臂,也按下“浮躁”,选择继续做一个“匠人”。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保持自身的清醒显得尤为可贵。“网红IP化已是大势,作品和人往往绑定在一起,甚至人比作品更重要。”21岁的聂海英说,她喜欢的“网红”,最低门槛便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不轻易“塌房”。

而要保持良性循环,需要网红、平台、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网红应该倡导或引领一种善的价值观,展示美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优秀的审美跟文化。”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李东晓认为,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未来网络文化会越来越细分,一些小众文化也会找到生存空间,不同类型和群体的文化之间会相互交流、影响。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开放,有效监管的互联网环境,在给网红充分提供创作和传播的空间之余,对低俗有害内容加强监管。

8月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指出,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不仅专业性强,还与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对此,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上述账号加注专门标识,以便公众知悉了解,对账号信息内容作出合理判别,进一步推动账号主体合法合规运营。

“这是对众多网红和相关机构加强监管的信号,未来网红或将越来越职业化。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宽松有序的环境,规范其健康生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王崟屾说。

如果没有浙江日报的这次采访活动,我很难想象会有机会和卢骁医生面对面交流。约定采访的那天,我早早地来到急诊大厅,一踏进这里,挤满大厅的病人和家属、在耳边萦绕的机器滴滴声都给予我无形的压力和紧张感。医生和护士们个个走路带风,卢医生便是这样一阵风似的出现,直到采访开始,他冲我们笑了一下,我才从这种氛围中找到了真实感。

在综艺节目和视频平台上,剪辑和配乐曾极力挖掘着他身上的戏剧色彩和英雄气质。“抗疫英雄”“急诊医生”“铁汉柔情”是此前卢医生留给我的印象。但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些更像是抽象的符号,我感受到的是“神化”的叙事;而当他和我们面对面分享日常的时候,我才慢慢感受到他行动背后的勇气与挣扎。

这种鲜活源于他叙述时传递的情绪。不同于节目中的严厉风格,卢医生讲话温和,时不时还会露出憨厚的微笑。他的语调会随着叙事的内容起伏,聊到凝重的话题时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惋惜与遗憾。而这位硬汉在“救死扶伤”的光环之下,往往要面对熬夜加班、随时待命的日常,因血淋淋画面常难以入眠的创伤,每月十几位患者的生离死别。我看到了卢医生面对死亡和未知的无力,也正基于此,“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元素,更让我备受触动。

作为一名Z世代的年轻人,我有时会迷茫于生活的种种无奈,也会有难以凭着一腔热血为一件事拼尽全力的时候。但在卢医生的世界中,需要一往无前。当我对生活充满疲惫的时候,通过他的视频,我会意识到,在这个国家,有一群人会为许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拼尽全力、欢呼哭泣,这常常使我对自己的懈怠感到愧怍,同时拥有了幸运者的感恩。

对我来说,优秀的“网红”能够让我从他们的视频里看到自己,或是发现生活的快乐,或是审视自身的不足。虽然现在我可能是他们的追随者,但在未来,我希望成为他们的并行者,甚至是他人的领跑者。

哔哩哔哩大会员2.68元/月,6.88元/3个月,请点本站上边链接购买

2022年08月24日 10:43:05

 

随机账号机器密码:
49HU62 CS16yc4
91UG KW37fe881
58AW852xtN73fq VR40tq683Nb
51LN541lwL1 FR48
48OG GL22xm038
26ZW624deD52 ZA55zf12
01DB515f EE81zr313Osyq
55WG449nzB28fw OM59nh328
27AT680lpG83 OA05th
52QL950nkG KW2
27C RA3
59RJ670dqI32 UF26
35DQ367 AX15de340Sijt
60WP NO89

Comments are closed.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