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 涌泉恩涌泉报

2023-04-02 20:58 作者: 来源: 本站 浏览: 我要评论“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 涌泉恩涌泉报已关闭评论 字号:

摘要: 图:2020年,托马斯.拉贝(左一)、海德堡市政府代表(左二)接受中国捐赠的防疫物资。\新华社 三年前的此时,疫情以迅雷之势肆虐全球,就在各国都忙于抗疫大计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突然收到德国海德堡一名叫托马斯.拉贝的医生求助,他讲述了自己家乡疫情肆虐的情况,因当...

图:2020年,托马斯.拉贝(左一)、海德堡市政府代表(左二)接受中国捐赠的防疫物资。\新华社

三年前的此时,疫情以迅雷之势肆虐全球,就在各国都忙于抗疫大计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突然收到德国海德堡一名叫托马斯.拉贝的医生求助,他讲述了自己家乡疫情肆虐的情况,因当地药品和防护物资短缺,希望中国能施以援手。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得知后,立即联系国内,2020年3月底将浙江省捐赠的第一批药品送到托马斯.拉贝手中。此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获悉托马斯.拉贝所在的海德堡大学医院仍需援助,南京市政府迅速筹集了一批包括口罩、抗疫药品和防护服在内的相关物资,并通过江苏省包机运抵柏林,由使馆临时工作组驱车近700公里抵达海德堡,于4月21日送予托马斯.拉贝和海德堡市政府。

有人会问,一个德国医生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能力?原来,托马斯.拉贝还有一个身份,是《拉贝日记》的作者约翰.拉贝的孙子,而《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约翰.拉贝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26岁的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之后受聘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雇员,曾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多地工作生活,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方圆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共建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其中就包括拉贝在南京的住所和办公地广州路小粉桥1号。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安全区为约25万名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

从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拉贝记录了2000多页的日记,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详实说明。此外,他几乎每天都会整理出一份日军暴行记录汇编,交给日方以示抗议。

1938年拉贝回到德国后,他还在柏林多次公开发表演讲,揭露日军的暴行,结果遭到盖世太保的迫害。二战刚结束时,德国物资紧缺,拉贝生活陷入困境,南京人民听闻这一消息后,主动捐款2000美元,并且每月寄送食物包裹给他。收到包裹的拉贝回信说,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1950年约翰.拉贝病故。1996年12月,尘封近60年的《拉贝日记》由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公开,随后还以中、德、日、英四种语言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线月,拉贝家人向中央档案馆捐赠《拉贝日记》南京卷,即《敌机飞临南京》1至6册(共8本)。与日记一同捐赠的还有拉贝使用过的红十字臂章等当时保存下来的历史物料原件,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史证。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80年前,约翰.拉贝以他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中国参与了反对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斗争,对中国人民给予了极其可贵的援助。80年过去,中国在全球战“疫”的特殊时刻伸出援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拉贝当年的恩情。2020年,多方捐赠的医疗物资跨越山海,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德国海德堡市政府、海德堡大学医院和托马斯.拉贝本人的手上。在这批抗疫物资包装箱上,印着南京大报恩寺塔和海德堡老桥门携手的图案,并写有“南京与你同在”。这些文字和图案,正是南京人民与拉贝家族友谊的真实写照。托马斯.拉贝收到中国捐赠的物资后,激动地说:“在这个疫情肆虐的特殊时刻,来自中国的馈赠让我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

迅雷会员25天/4.5元,独享1天0.7元,请点本站上边链接购买

2023年04月02日 20:58:05

 

随机账号密码机器码:
26ZA304m SS77yg996Ei
88NX801ufR QP86
18WX830v DU33ol
18UZ056zfM17z PH34
04DZ780reJ0 VF16j
69NB009bpG ZD3
31Y XY1
37N XX70fk003Ukmp7
14VW407dxF48d SG72

Comments are closed.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