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康乾盛世”是清代走向巅峰的标志,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前后接力、共同缔造。人们对这三位帝王的事迹津津乐道,《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甄嬛传》《还珠格格》等清宫剧的精彩片段,也是B站UP主们二次创作的热门素材。在网红化和热梗的背后,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站在...
“康乾盛世”是清代走向巅峰的标志,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前后接力、共同缔造。人们对这三位帝王的事迹津津乐道,《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甄嬛传》《还珠格格》等清宫剧的精彩片段,也是B站UP主们二次创作的热门素材。在网红化和热梗的背后,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站在帝国权力巅峰的帝王,到底是怎样的人?
近日中华书局推出三部名家撰写的清代帝王传记——《康熙传》(白新良主编)、《雍正传》(冯尔康著)、《乾隆传》(白新良著)。这三部传记详细讲述了三位帝王的一生,并对他们的性格、事功、时代特征有精彩的分析。古语说夏日宜读史,我们不妨翻开传记,走进康雍乾时代,一睹他们的风采与真实的人生。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帝第三子,清代的第四位皇帝。由于生母佟氏出身汉军旗,加上顺治独宠董鄂妃,因此玄烨在幼年时期并不受重视,出生后不久即随保姆在紫禁城外的一座府邸居住,甚至连正式的发蒙教师都没有。他能够登上帝位,是满洲贵族统治集团政治博弈的结果。
康熙8岁登基,69岁崩逝,在位62年,是清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他在位期间,以其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开启了清王朝的“狂飙”模式。到康熙后期,全国耕地面积超过了明朝,人口也增至一亿以上,国库存银常年维持在五千万两左右,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局面。大家对他的许多政治举措也耳熟能详,比如除鳌拜、撤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怀柔蒙古、抗拒沙俄。其中,除鳌拜的惊人之举体现了一个少年天子的胆识与智慧,最为人熟知。
康熙六年七月,康熙帝举行了亲政大典。但辅臣鳌拜专横跋扈,贪恋权柄,广植党羽,迟迟不愿归政于康熙。16岁的少年天子深感鳌拜处处“欺朕专权”,另有所图。若要有所作为,施展抱负,必须要从辅臣政治的阴影下彻底走出来,翦除鳌拜集团成为康熙的必然选择。
擒拿鳌拜的过程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历来众说纷纭。《康熙传》第二章“锄奸”依据史料,还原了康熙不顾凶险,凭着过人的胆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清除鳌拜的场景。并认为,这一重大决策,康熙很可能是自行做出,并未向孝庄或其他大臣透露。他以坚定的意志,在亲政后的两年时间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康熙的政治成熟度与年龄的反差感是如此强烈,更显得这份魄力和执行力的难能可贵。此后,康熙以一个真正的皇帝身份去统治这个国家,文治武功,前此帝王望尘莫及。
事实上,康熙不仅是出色的帝王,还是书画爱好者、数学迷、自然科学发烧友,妥妥的“斜杠青年”。阅读《康熙传》会发现,支撑他成为千古一帝的,是勤奋、好学、开明、自律、务实等等优秀品质。强烈建议大家走进康熙的历史世界,为我们提升人生的格局打开另一扇窗户。
康熙晚年在接班人问题上屡屡失误,以致诸皇子围绕储位展开了激烈斗争,最终,四皇子胤禛获得胜利,继承大统。雍正面临的是一个纷繁复杂、难以收拾的局面,怎样做才能重振国家?清史大家冯尔康在他的名著《雍正传》中,通过对史料的细密钩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朝乾夕惕、锐意改革的帝王形象,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雍正王朝。
与康熙时官僚队伍相对稳定、任职较为长久不同,雍正刚毅果决,堪称魔鬼领导,人事变动频繁。有人认为这是雍正性格所致,其实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推行改革需要一支振作有为的官吏队伍。雍正一改常规,探索出一套自己的职场经。
其一,因才用人,能者上,庸者下。雍正在位期间,能够把有才能的人快速地提到重要职位上。对有弱点的干才,则“惜之,教之”,积极爱护。
其二,有才而不肖,贤而无才,取前者而舍后者。雍正认为“清、慎、勤”只是高级官吏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应胸有全局,目光远大。无才的官员,即使再“清、慎、勤”,在雍正手下也难得重任,还会受到革职的处分。
其三,高要求,严标准。据《雍正传》统计,在被处分的官员中,最多的是年老者,其次是才力不足者。可见为了保证岗位效率,雍正不会多留情面。
其四,以身作则。雍正是个工作狂,从早到晚,少有停息,奏折常常批到后半夜,寒暑无间。他曾对朱纲说:“我已经这么拼了,你们身担重职,定要努力再努力,不要渎职才好。”
其五,驭下之术。雍正对官员有一套宠信驾驭的办法,比如赐世职、加衔加级、赏赐物品,关怀臣下身体,使他们感激莫名,效忠图报。他又善运权术,用一部分人整治另一部分人,稍有不谨,就给颜色,甚至大祸临头。
雍正个性强悍,一直以来也颇具争议,有许多谣言、谜题围绕着他。但就用人而言,他是难得的不以出身和资历论英雄的皇帝,也是难得的将道德与能力区分开来的皇帝,同时也能勇于担当。假若雍正身处现代职场,一定是那种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高管,作为他的下属,小伙伴们有没有感到瑟瑟发抖呢?
乾隆帝是一个标准的皇二代。他在13岁被秘密立为储君,不仅接受了完整的宫廷教育,还在父亲雍正的安排下进行了一些政治实践,从而培养了良好的文化和政治素养。刻苦勤奋、安分守己、谨慎小心地度过了十三年后,他在25岁顺利嗣位。
可以说,乾隆是秘密建储的受益者。不仅终雍正一朝没有出现康熙朝皇太子饱受攻讦的情况,而且雍正去世之后,最高权力的过渡也极为顺利,国家机器照常运转,避免了兄弟成仇、大打出手。然而,秘密建储的实质是以牺牲和侵犯储权的方式来加强皇权,因此乾隆在“备位藩封”的过程中深知其苦。他即位后在很长的时间里,甚至不无含蓄地说是“庸主卑陋之见,朕所深鄙者也”。
受儒家思想影响,乾隆对“元后立嫡”有一股执念,即位后不久,便将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琏内定为储君。乾隆三年十月永琏病殁后,他非常伤心,赐谥“端慧皇太子”。乾隆十一年四月,乾隆再得嫡子,起名永琮,并准备内定为储君,但不久永琮病殁,这一愿望未及实现。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病死,乾隆建储立嫡的愿望完全落空。并且,乾隆在秘密建储的保密性上做的也不好,由此导致了和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之间的隔膜和矛盾。随着诸子陆续长成,乾隆对建储一事越来越敏感,也不再那么着急立储,而是默默开启了心选模式。所谓伴君如伴虎,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个年长的皇子都因些微过失纷纷出局。资质平平的,更入不了决赛圈。他非常中意的皇五子永琪,不幸于乾隆三十一年去世。这样,在乾隆严苛的目光下,选项已寥寥无几了。
乾隆三十八年时,乾隆帝本人已63岁。这年冬天,他将皇十五子永琰内定为储君。这次他做得十分隐秘,不但未与任何人商量,也一反雍正和自己首次建储时的旧方式,根本没有召集文武大臣公开宣示。后来大家猜来猜去,不得要领,直到乾隆六十年,谜底才正式揭晓,而此时距离乾隆公开下诏已不到半年。永琰的胜出,并不在于他多优秀,少犯错、不犯错就是加分。
白新良的《乾隆传》关注到,秘密建储由雍正首创,至乾隆经过两次实践,在理论和效果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可以说,乾隆是经历了现实的打脸后,才体会到这一“真香定律”,并将秘密建储作为“家法”,要求子孙世代遵从。事与愿违的是,秘密建储也是一把双刃剑。乾隆以后的各个皇帝一蟹不如一蟹,和秘密建储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真的能穿越,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何况是中国古代非常有作为的帝王。高贵如康雍乾,睥睨天下,锦衣玉食,也需和普通人一样,面临各种考验,修炼各种技能,工作、家庭、感情无一不要费心经营,全心付出也未必尽如人意。
相比于爽文、爽剧之类的虚拟世界,阅读一部优秀的历史非虚构人物传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真实面相,作为成功者和千古留名的帝王,他们的成长与挫折、喜悦与辛酸,更能给予当下的我们以人生指引。
迅雷会员25天/4.5元,独享1天0.7元,请点本站上边链接购买
2023年07月09日 08:19:56
随机账号密码机器码:
53DI085ocT22w RN15qc185X
58CJ002yxX SV73pm
28QG981klY07wb WA27
70BI KK08yz139Oott
87NN58 LY21wb49
63SD442pfJ4 SZ20jp0
会员登录关闭
注册会员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