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三名老兵眼中的“精气神”

2023-11-26 01:47 作者: 来源: 本站 浏览: 我要评论军营观察丨三名老兵眼中的“精气神”已关闭评论 字号:

摘要: 95岁高龄的宋广学穿着绿色军装、胸前缀满象征荣誉的勋章,乘车来到第80集团军某旅。尽管已经满头银发,但他依旧身板挺直、姿态昂扬。饱满的精气神中,透出一股坚毅的军人气质。 野外训练场上,一辆辆铁甲战车疾驰而过。呼吸之间,熟悉的炮火气息充斥老兵鼻腔。望着眼前各式各...

95岁高龄的宋广学穿着绿色军装、胸前缀满象征荣誉的勋章,乘车来到第80集团军某旅。尽管已经满头银发,但他依旧身板挺直、姿态昂扬。饱满的精气神中,透出一股坚毅的军人气质。

野外训练场上,一辆辆铁甲战车疾驰而过。呼吸之间,熟悉的炮火气息充斥老兵鼻腔。望着眼前各式各样的新装备,老兵忍不住感叹:“当年我们打仗,要是有这些家伙就好了!”

73年前,宋广学跟随第80集团军某旅前身部队跨过鸭绿江。他忘不了当年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敌我双方武器差距悬殊,但没有一个害怕的。听说要打仗,战友个个精气神十足。”

1950年10月25日,宋广学所在部队首战两水洞,志愿军打赢出国作战第一仗,歼灭南朝鲜军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后来,10月25日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如今,回忆起那场战斗,宋广学的兴奋之情依然溢于言表——这一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我军锐不可当的士气,让所有战友心中敢打必胜的信心变得更强……

听着老兵的故事,下士李嘉琦心中渐渐明白: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敌,革命前辈正是靠着那股无所畏惧的精气神,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精神曾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铸就了一支又一支铁血劲旅,书写了一幕又一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场传奇。

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敢于胜利的决心和意志,始终镌刻在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依然是新时代中国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密钥。

那天,目送宋广学乘车离开时,李嘉琦站在欢送的队列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兵的故事犹在耳畔,那些烽烟中的峥嵘岁月,随着微风吹荡进心田,带给他无尽的震撼与启迪。

“如果没有先辈的浴血奋战和勇于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作为中国军人,我要把革命前辈的战斗精神传承下去,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天晚上,几名年轻的士兵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誓言。

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是第80集团军某旅的一名营长、一名连长和一名一级军士长。或许,他们的军旅生涯与曾经亲历战火硝烟考验的前辈相比,还显得平凡而普通。但是,作为这支部队新兵眼中的老兵,他们讲述的故事中也不乏震撼人心的惊风密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一支英雄部队的传人,每名老兵都有他们奋斗的故事,都有他们关于“精气神”的理解和感悟。

车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前行进。带领全营完成重大任务后,返程的路上,某合成营毛营长透过车窗向外望去,目之所及,麦田和山林都泛起金黄。

不知不觉间,这名营长,已经在这里度过20个秋天。“从士兵到排长,从连长到营长,我在这片大山里待了21年。”回想往事,毛营长依旧觉得不可思议。

21年前那个飘雪的冬天,刚刚穿上军装的他乘着列车一路向北,到达一座小城,又转车来到偏远的山区。

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雪粒,拍打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以前在家,我没受过苦。来到这个‘鬼地方’,心里感觉特别委屈。”毛营长还能回忆起那年冬日格外难熬的新兵训练。3个月训练结束,9个考核课目他有6个不合格。下连那天,哪个班都不想要他。

最初的雄心壮志几乎消磨殆尽,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百般无奈下,他被分到某连炊事班,每天早起堆煤生火,弄得灰头土脸,“那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尽快离开这里,做梦都想早点回家。”

看着这名全无斗志的年轻新兵,一天夜里,时任指导员把他单独叫了出来,带他走进连队荣誉室。

毛营长记得,那是他第一次听到连队先辈如何打赢抗美援朝第一仗,如何在一次次新冲锋中不断书写荣光——

边境作战,战士张秀峰在右臂受伤的情况下毙敌5人,子弹打光了,就举起刺刀继续拼杀;扑救山火,连队17名党员带头冲在一线小时,脸庞被熏黑,头发被烤焦,直到大火熄灭……

听着指导员的讲述,新兵的心灵感受到强烈震撼。他的目光仿佛随着那些热血激荡的故事,穿过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一位位英雄先辈伫立于岁月长河的坚毅身影。“不畏强敌、敢打必胜”,这支部队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书写了一个个胜利故事。

站在并不宽敞的荣誉室里,年轻的他开始在心中重新审视“军人”二字的意义。那天晚上,他坚定地说:“指导员,我想明白了。先辈是英雄,我也不能后退!”

毛营长记得,打那天以后,战友们都说他像变了个人——脏活累活抢着干,分秒必争练体能。因为表现出色,他从炊事班调入到战斗班。

“当你汲取了红色基因的力量,感觉就像一下开了窍。”战位调整后,他训练劲头更足:练据枪,他头顶矿泉水瓶,枪管放弹壳,一练就是2小时;练攀登,他每天背10块砖头,咬着牙一遍遍向上爬……几年间,他在各级组织的比武中多次打破纪录,成功被保送军校。担任连长时,他带领连队官兵荣立集体一等功,连队被上级评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如今,他已成为一名合成营营长。“面对未来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我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练就更加过硬的本领,担负起新的使命任务。”毛营长铿锵有力地说。

清晨,东方露出一丝鱼肚白,下士赖正右静静潜伏于制高点,观察着前方的动静。

有情况!电台中乍然响起赖正右的报告声:“正前方发现蓝军小股力量。”收到消息,某连钟连长立即调整部署,下达命令:“把蓝军放进来打!”

“放进来打”——这一刻,历史和现实仿佛在钟连长的脑海中交相辉映。73年前的两水洞战斗,钟连长所在部队前身正是设好了“拦头、截尾、斩腰”的“口袋阵”,将敌人“放进来打”,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场胜利。

随着钟连长的排兵布阵,蓝军小股力量陷入包围圈。在一阵猛烈的火力打击下,蓝军前车被“歼灭”。后方一辆车见势不妙,准备调头逃离,已经埋伏多时的侦察排官兵如迅雷般出击……

战斗胜利,站在山坡上的钟连长,目光已投向了远方——下一场战斗该如何准备?

还记得新兵下连时,他因为各项成绩突出,被分到赫赫有名的某连九班——1964年全军建制班大比武中,九班曾夺得4个第一名。

“有老兵告诉我,去了九班,你得做好拼命的准备。”钟连长回忆。听到这句话,他心中五味杂陈:到了九班该怎么干,脚下的路怎么走,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到茫然。

他记住了时任指导员在教育课上的解答:“其实,参加大比武的战士,能力素质都差不多,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意志。这种决胜意志,源自于我们部队‘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

当年,先辈们身在异国他乡,在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打赢了抗美援朝第一仗。一代代官兵被这场战斗感染着、激励着。传承至今的战斗精神,成为这支部队的无价之宝。

读懂“胜利”背后的精神密码,他不再茫然。“一旦跨出第一步,就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经过刻苦训练,他迅速成长为训练尖子。

回想奋力拼搏的岁月,钟连长感慨道:“只要有了这种决胜意志,总会有赢得荣光的那一天。”

那次,全军举行特种兵比武,他主动报名,成功入围。然而在备战期间,由于高负荷训练,他身上的病痛愈发严重,经常疼得满头大汗。

深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还记得比武前夕连长的叮嘱:“你代表的不只是我们连,更是这支传承了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

正式比武当天,他咬着牙强忍剧痛,完成了搜索排爆、城市反恐、机降封锁等课目,夺得2个第一名、1个第三名。

站在领奖台上,他抚摸着熠熠闪光的奖牌,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泪水瞬间溢出眼眶。

前不久,一级军士长邢继辉站上了军旅生涯的新高点——被陆军评为“四有”优秀个人。

入伍25年,邢继辉经历过许多风浪与荣光。但说起去年那次实战化训练,邢继辉至今仍心有余悸。

战车化作一道道奔涌的铁流,向“敌方”纵深挺进。左路梯队行进至一条河流前,仅有的桥梁却被“炸毁”。

负责桥梁架设的邢继辉接到任务,立刻带着全班出动,指挥桥车按流程开始操作。就在这个时候,一根油管突然爆裂,液压油止不住地喷涌而出。看到这一幕,邢继辉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随后开始飞速运转:现在更换油管必然会延误战机,可不停止操作又有很大风险。

邢继辉回头望去,受领机动任务的战友正焦急地等在河畔。“这座桥要是架不好,就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更会给我们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丢脸。”那一刻,有种东西如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抗美援朝战场上,老营长梁希武英勇战斗,中弹负伤。后来,他因为旧病复发、抢救无效离世。临终前,老营长对着病床前来看望他的官兵,留下了最后一句嘱托:“要有攻坚克难、奋勇向前的虎虎生气,更要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胆气。”多年来,老营长的话激励着一茬茬官兵向前冲锋。

那次训练,邢继辉没有犹豫多久。他果断关闭液压泵,采取手动方式快速对接。数十分钟后,一座钢铁长桥横亘于波光粼粼的河面。

作为该旅屈指可数的一级军士长,邢继辉总说:“我和大家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兵。”25年来,他像是一颗默默无言的螺丝钉,始终安静而坚韧地驻守在工程机械岗位上,攻克了10余项专业难题。

像邢继辉一样,在红色传统的熏陶下,许多官兵在军旅生涯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陆军比武中,中士张宇鹏执行侦察任务时负伤,他咬牙向前,最终取得3个课目的第一名;重大任务中,二级军士长刘保利手背不小心被钢板划出一条口子,他不顾疼痛,继续操作,尽快完成装甲车底盘抢修……

“从军报国要有一种责任担当。这种责任担当,就意味着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该旅领导这样感慨。

一支部队,因为一代代军人赓续血脉、担当重任,才能在战场上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也正是在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中,一茬茬官兵百炼成钢,成长为英勇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抗美援朝战场,美军一直有个未解之谜: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成千上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又是什么魔力让武器装备极其落后、保障供给严重短缺的志愿军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怎么能想到,是红色基因塑造了志愿军将士英勇无畏、敢打硬仗恶仗的血性胆气。

“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纵观我军发展历程,无数革命先辈无惧枪林弹雨、不怕流血牺牲,以坚强勇毅的战斗精神发起一次次冲锋。黄继光、邱少云等先烈为我们立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构筑成敌人眼中“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对人民军队而言,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我们能打仗、打胜仗的内在动力。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能否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武器装备是否先进固然重要,但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有没有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战斗作风。

狭路相逢勇者胜。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都诠释了这个道理。事实证明,艰苦严格的训练,是培养官兵顽强战斗作风的“磨刀石”。我们需要在训练演练中把对手设强、把情况设险、把困难设够,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磨炼精神意志。

要做到战时敢于亮剑、善于亮剑,平时就必须潜心砺剑。作为军人,只有在平时练就血性胆魄,才能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做到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只有在险难训练中砥砺血性,在重大任务中迸发血性,在履职尽责中培育血性,在攻坚克难中淬炼血性,才能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

“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红色传统,塑造了一代代军人的精气神,汇聚成强军兴军的强大动力。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应以时刻准备战斗、随时准备冲锋的姿态,以舍我其谁的胆气、敢打必胜的豪气,激发“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战斗血性,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令对手闻风丧胆的血性军人。

时隔多年,老兵宋广学终于又回到了老部队。95岁高龄的宋广学穿着绿色军装、胸前缀满象征荣誉的勋章,乘车来到第80集团军某旅。尽管已经满头银发,但他依旧身板挺直、姿态昂扬。饱满的精气神中,透出一股坚毅的军人气质。野外训练场上,一辆辆铁甲战车疾驰而过。呼吸之间,熟悉的炮火气息充斥老兵鼻腔。望着眼前各式各样的新装备,老兵忍不住感叹:“当年我们打仗,要是有这些家伙就好了!”

迅雷会员25天/4.5元,独享1天0.7元,请点本站上边链接购买

2023年11月26日 01:48:04

 

随机账号密码机器码:
76N CA09qm932Rt
99LZ637xkK MB58eb269
45XD921feU99 EX88mr244Ouxz
36BQ07 XN62wx949Wuyw
83KK280yfU90 OI81tq402
75OG07 QA53ow535Esa
53D LB7
00RU1 TA85uy6
98RI702 MW75vk552Dehd4
11VM1 IK3
82DW271lw HJ98
93TF466ndI50 NK91qv992Rt

Comments are closed.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